以下是一個聚合氯化鋁絮凝實驗的示例:
實驗目的
探究聚合氯化鋁對特定水樣的絮凝效果,確定更好投加量、更好 pH 值等實驗條件。
實驗材料與儀器
材料:聚合氯化鋁固體或液體、待處理水樣(如印染廢水、河水等)、酸堿調節(jié)劑(如鹽酸、氫氧化鈉)、聚丙烯酰胺(助凝劑,可選)。
儀器:燒杯、量筒、玻璃棒、pH 計、混凝試驗攪拌儀、分光光度計或濁度儀、分析天平。
實驗步驟
水樣準備:量取一定量的待處理水樣,分別倒入多個干凈的燒杯中,作為實驗樣本。
聚合氯化鋁溶液配制:稱取一定量的聚合氯化鋁試樣,加入到 100ml 容量瓶中,加水稀釋至刻度,搖勻。溶液需當天配制、當天使用。
確定投加量范圍:先進行預實驗,初步確定聚合氯化鋁的大致投加量范圍。例如,可從較低投加量(如 0.1g/L)開始,逐步增加投加量,觀察絮凝效果。
pH 值調節(jié)(如有需要):用 pH 計測量原水樣的 pH 值,根據(jù)聚合氯化鋁的適宜 pH 范圍(一般為 6 - 8),使用酸堿調節(jié)劑將水樣的 pH 值調節(jié)到合適的值。
投加聚合氯化鋁并攪拌:向每個盛有水樣的燒杯中加入不同量的聚合氯化鋁溶液,用玻璃棒或混凝試驗攪拌儀快速攪拌均勻,攪拌速度一般控制在 100 - 150 轉 / 分鐘,攪拌時間約 1 - 3 分鐘,使藥劑與水快速充分混合。
絮凝反應:快速攪拌后,降低攪拌速度至 30 - 60 轉 / 分鐘,繼續(xù)攪拌 15 - 30 分鐘,讓絮體逐漸長大。
沉降階段:攪拌結束后,讓燒杯中的水樣靜置沉降一段時間,觀察絮凝物的沉降情況,記錄沉降時間和上清液的清澈程度。
效果檢測:使用分光光度計或濁度儀測量上清液的吸光度或濁度,以此來評估聚合氯化鋁的絮凝效果。也可以通過觀察絮凝物的形態(tài)、大小和沉降速度等進行定性分析。
確定更好條件:通過改變投加量、pH 值等實驗條件,重復上述步驟,找出使絮凝效果聚合氯化鋁投加量、pH 值、攪拌速度和時間等實驗條件。
注意事項
安全操作:聚合氯化鋁為化學品,操作時需佩戴防護手套、口罩和護目鏡,避免直接接觸皮膚或吸入粉塵。若不慎接觸皮膚或眼睛,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,必要時就醫(yī)。
儲存條件:聚合氯化鋁應儲存在干燥、通風處,避免潮濕和陽光直射。遠離酸、堿等化學品,防止發(fā)生反應。
避免過量投加:過量投加導致水質變差或產(chǎn)生二次污染,需嚴格控制投加量。定期清洗加藥設備,防止聚合氯化鋁結晶堵塞管道或設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