聚合氯化鋁在污水中使用時,包括溶解配制、投加、混合反應及后續(xù)處理等多個環(huán)節(jié),以下是具體步驟和要點:
溶解配制確定濃度:根據污水的水質和處理量,一般將聚合氯化鋁配制成質量分數為 10%-20% 的水溶液。例如,在處理高濃度工業(yè)廢水時,可選擇較高濃度的溶液;處理生活污水時,濃度可相對低一些。
溶解設備:使用專門的溶解池,配備攪拌裝置,如機械攪拌器或水力攪拌器。攪拌速度不宜過快,以免破壞聚合氯化鋁的分子結構,影響混凝效果,一般控制在 200 - 300 轉 / 分鐘。
溶解操作:先在溶解池中加入一定量的清水,然后將聚合氯化鋁緩慢加入水中,同時開啟攪拌器,使其充分溶解。溶解時間為 30 - 60 分鐘,直至溶液均勻透明,無明顯沉淀。
投加投加量確定:通過小試實驗和中試確定更好投加量。小試時,可分別取多個相同體積的污水樣本,加入不同量的聚合氯化鋁溶液,觀察沉淀效果、水質澄清度等指標,找到更好投加量范圍。例如,對于某印染廢水,經過小試發(fā)現投加量在 30 - 40mg/L 時,脫色和去除懸浮物效果較好。
投加設備:常用的投加設備有計量泵、轉子流量計等。計量泵能夠控制投加量,根據污水流量和設定的投加量自動調節(jié)投加頻率。轉子流量計則可直觀地顯示投加量,便于操作人員進行監(jiān)控和調整。
投加點選擇:投加點應選擇在污水流動劇烈的部位,如進水口、曝氣池前端等。這樣可以使藥劑與污水迅速充分混合,提高反應效率。例如,在污水進入沉淀池之前的管道或渠道中設置投加點,讓藥劑在水流的作用下與污水充分接觸反應。
混合反應快速混合:投加后,需要進行快速混合,使聚合氯化鋁與污水中的污染物迅速接觸并發(fā)生凝聚反應。快速混合時間一般為 1 - 3 分鐘,混合強度以速度梯度 G 值表示,控制在 500 - 1000s?1??梢酝ㄟ^在混合池中設置快速攪拌裝置或利用水力混合器來實現。
慢速絮凝:快速混合后進入慢速絮凝階段,使凝聚的小顆粒逐漸形成較大的絮體。絮凝時間一般為 15 - 30 分鐘,速度梯度 G 值控制在 20 - 70s?1。絮凝池可采用機械攪拌絮凝池或水力絮凝池,通過緩慢攪拌或水流的作用,讓絮體在碰撞中不斷長大。
沉淀分離沉淀設備:經過混合反應后的污水進入沉淀池進行沉淀分離,常見的沉淀池有平流沉淀池、豎流沉淀池、輻流沉淀池等。平流沉淀池適用于大流量污水的處理,沉淀效果穩(wěn)定;豎流沉淀池占地面積小,適用于小型污水處理設施;輻流沉淀池則適用于中等流量的污水處理。
沉淀時間:沉淀時間根據污水的性質和處理要求而定,一般為 1 - 3 小時。在沉淀過程中,絮體依靠重力作用下沉到池底,清水則從沉淀池的上部溢出,實現固液分離。
后續(xù)處理污泥處理:沉淀池底部的污泥需要定期排出進行處理。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和聚合氯化鋁等藥劑,可采用污泥濃縮、脫水等工藝進行處理,降低污泥的含水率,便于運輸和處置。例如,通過污泥濃縮池將污泥體積縮小,然后利用板框壓濾機或離心脫水機對污泥進行脫水,使污泥含水率降至 80% 以下。
水質監(jiān)測:對處理后的污水進行水質監(jiān)測,檢測指標包括懸浮物、化學需氧量(COD)、生化需氧量(BOD)、氨氮、總磷等。根據監(jiān)測結果調整聚合氯化鋁的投加量和處理工藝參數,以確保出水水質達到排放標準。例如,如果發(fā)現出水的 COD 值偏高,需要適當增加聚合氯化鋁的投加量或調整反應條件,提高對有機物的去除效果。